close

2020 / 07 / 01

  

(2020/06/26 第一次帶兒子爬山拇指山)


這本書前陣子就閱讀完了

但最近實在沒有時間靜下來寫寫心得(超多書都沒寫了)

今天要寫時又發現電腦版的不知道該怎麼操作

只好用手機介面來撰寫(感覺行距有點大)

基本上這本書是透過案例來說明如何使用薩提爾派對話的方式來與小孩子對話

用冰山來形容表面行為背後可能來自於其他的問題

最終引導讓孩子自己與對話者一起找到答案

最後歸納幾個目標為冰山對話的順序

探索:以人為主、回溯成因、具體事件

表達:我的訊息、規則

核對:語意、期待、界線、目標、冰山各層次

體驗:描述感官、描述情緒

轉化:資源、渴望

落實:回到問題如何面對

在對話的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對話的感覺

說中有特別提到「停頓」這個方法,其有助於彼此覺知,也助於更深刻的體驗

冰山水平線的那條線所指的是人應對的模式,或成為「求生存的姿態」

而冰山下會包含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渴望、自我

在薩提爾的論點中,溝通姿態分為四種

1 指責形 / 2 討好形 / 3 超理智形 / 4 打岔形

分別以在乎/忽略 - 自己、情境、他人。的有無來分

當一個人有心改變,在非語言訊息與語言訊息中,姿態被覺察了之後,會更深的認識自己

然而在薩提爾的模式中,一致性的姿態方是最健康的姿態(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在乎他人)

「一致是個選擇,不是個規則」

人可以選擇任何姿態 ,但是人必須為自己負責!

裏頭也提到

人類痛苦的一個源頭,是自己對自己的謊言。但這個謊言大多不是故意的,而是為了生存而發展,在過往的負面經驗中,由我們的心智創造出來。

某種程度這樣的論述與IFS自我療癒法中的保護者論點很像,也很可能是作者最後提到他除了薩提爾之外,也學習了彼得•列汶的創傷系統有關

然而我覺得在運用這些心法與技法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叫做「正向意圖」

心懷著正向意圖去好奇的探索,方能有助於人

這是治療或是幫助案主中,很重要的核心

意圖偏了

私慾會帶來災難,需要謹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ee030 的頭像
stevenee030

stevenee030的部落格

stevenee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