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07 / 04
(天有不測風雲 你只能隨時做好準備)
終於有時間看完一本書就馬上寫心得了
哇靠... 有時候還真不希望有這樣的時間阿~~
(尤其當還有經濟壓力的時候!)
天下文化出版的 - 未來產業 (The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真的好看
有時候真的要說 雖然是翻譯
但是你還是可以感受到國外作者出版的內容 還真的有不少料阿
能夠用這樣廣度與深度來探討科技的未來 我想真的是需要很有經驗才行
因為從文章中你可以感受到 作者的所見所聞 / 旁人的看法 / 作者自己的見解
裡面也不少作者與寫許創業者的對話與對於外來產業的夢想情況
有時候 人家想的跟你不一樣
基本上裏頭提到的幾個正在進行的產業(台灣新聞真的都看不到的)
機器人發展的情況
DNA科技的狀況
貨幣數位化的發展與現況
碼戰(Cyberwar)
金融數位化的挑戰
內容非常的豐富
在我小小腦袋的印象中 能夠有這麼豐富內容的中文書
概只有阿輝伯的書可以比擬了
這也告訴我們
人生除了不斷的學習之外 怎麼把你的經驗好好承傳 真的是門學問
不然如果以我這種說話簡潔的人來說的話
只能以
"科技如果能夠結合專業或輔助專業 才能真的發光發熱 不然很容易市場災難"
來總結他
而這句話對於沒看過的人來說 等於廢話
想分享的句子不少,就隨便節錄一下吧!
1. 機器人終究能提升醫療照護的水準,但如果我們純粹因為財務考量,而急著把機器人醫生匆匆推進手術室,將是人類的失敗。
2. 創新的另外一個面向:雖然從短期來看,富人往往獲益最多,但經過一段ˊ間以後,創新成果可能越來越便宜,也更能嘉惠大眾。
3. 金錢、市場、支付和信任編碼化將是金融服務史的下一個重要轉折點。(個人認為當這東西觸碰到主權與政治的時候,應該會卡上好一段時間。)
4. 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鼓勵商品和服務在沒有政府管制的市場上的自由流通。
5. 以Uber為例,他可能可以使義大利小型計程車公司所貢獻的GDP,轉而流入矽谷人手中,當然廣告也是。(當地政府幾乎... 管不到... 也收不到稅了... )
6. 物聯網的快速成長,背後有四股主要的驅動力。可連上網汽車、穿戴式科技、自動調溫氣到保全系統、製造業。
7. 土地是農業時代的原料;鐵是工業時代的原料;數據則是資訊時代的原料。
8. 有些事情上,直覺毫無用處。你必須先挪出一筆預算,以釐清其他預算能否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大數據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幾乎能及時處理某方面的大量資訊,並設法用來做點事情,而不是純粹仰賴事後的回顧性分析。(花錢做點DOE吧!)
9. 數位資料一旦產生,就幾乎不可能刪除。
10. 數據在本質上是缺乏靈魂,也毫無創意的。而演算法是由人類設計的,因此也有出錯的可能。(這跟"金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概念好像阿!)
11. 21世紀可不是當控制狂的好時候。
12. 未來產業的新機會都取決於領域專長。大數據會吸收和取代某些產業,也可能成為現有產業驅動成長的工具。
13. 「女人撐起半邊天」,書本中從女性就業人口的觀點來看中國與日本經濟,還真是有趣的巧合。
14. 想要分析矽谷成功的原因而打造另外一個矽谷... 不要做夢了!(這就像是電影台詞"銅鑼灣只能有一個浩南,就是我xx浩南"一樣,第二名沒有意義,還是結合在地文化跟在地優勢去發揮吧!)